查看原文
其他

大湾区科学论坛永久会址(公益性部分)建设项目初步设计专家评审会召开

—千帆竞渡 科技远航—

8月2日,大湾区科学论坛永久会址(公益性部分)建设项目初步设计专家评审会在广州南沙举行。由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赵元超领衔,张南宁、孙文波、王峰、高飞、刘汉华、顾伟传等相关领域知名专家组成的评审组,针对大湾区科学论坛永久会址(公益性部分)建设项目设计理念、平面功能和流线、立面、造型、消防、结构、机电、绿建、室内、泛光照明等多项内容进行评审,助力南沙打造联通中国与世界的“科技方舟”。









PART 1

创新设计

蕴藏科技内涵




活动现场,评审专家组听取了大湾区科学论坛永久会址(公益性部分)初步设计汇报,对初步设计阶段工作给予高度的评价和认可,通过讨论和交流,针对总体功能布局、建筑设计、机电系统选用、智能化设施以及绿色科技理念等方面提出了优化意见。



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赵元超接受采访时表示,中国科技的发展日新月异,大湾区科学论坛永久会址项目设计深化过程中也在不断地创造与更新,此次评审会从14个方面对项目进行设计介绍和专业论证,评审专家组对初步设计方案的把关,将为项目下一步工作开展打好坚实的基础。



赵元超指出,以“珠江帆影”作为项目建筑结构的表现形式,是一种新颖的创新,象征着简洁精准而富有内涵的科技精神。“特别是它在屋顶提供了一个开放的、公共的展示平台,让项目能够充分与灵山岛尖生态环境相结合,这是一个很重要的亮点。” 三江六岸、五水汇湾,优越的地理位置与内部功能有效融合,使得群众未来既能在此融入科学展示活动,又能切身感受层次丰富的特色休闲共享空间所带来的美妙体验。



PART 2

"科技方舟"

驱动湾区发展




大湾区科学论坛旨在为各国政要、国际顶尖科学家和青年科学家、国际著名创新企业家打造一个共商共享全球科学发展与合作的高层次交流平台。其永久会址项目位于广州南沙明珠湾核心地段、灵山岛尖中央商务区东侧,项目建成后将成为世界级高层交流活动的标志性建筑,致力打造高质量、高效益的科普展示及互动中心,同时建设以高新科技、深海深空深地为主题的高水平展示空间。


据广东省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GDAD)团队现场介绍,大湾区科学论坛永久会址项目以非均匀的单元变体进行多项形体组合,整体造型流畅又错落有致,符合湾区地标定位。寓意“千帆竞渡、科技远航”的会址项目表达了中国科技发展从举步维艰到自立自强,再到扬帆远航的宏大愿景,承载着创新之帆、未来之帆、共享之帆的美好祝愿。



据悉,项目分两期开发,目前已启动建设的一期(公益性部分)包含承接学术会议的世界科技交流合作枢纽,以及为大众提供科普的科技馆,总用地面积4.79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 9.35万平方米,地下一层,地上四层,建筑高度约50米,采取EPC模式进行整体开发建设。二期(社会投资部分)地块后续将配套建设科创中心与科学家公寓,打造国际一流的科学组织机构集聚空间与创新创业的首选平台。


目前,项目一期正在进行现场施工,计划今年内突破正负零,完成地下室混凝土结构,预计2025年实现主体建筑完工。项目建成后,可满足接待国际性高级别高水平会议活动的需求,为顶尖科学家提供顶尖交流平台,实现“以展促会,以会带展”的同时,还能够联动湾区群众,提高整体建筑使用率。



PART 3

低碳建筑

融合岭南特色



01


大湾区科学论坛永久会址项目设计响应“精明增长、精致城区、岭南特色、田园风格、中国气派”的现代化都市规划理念,以岭南文脉驱动建筑表情,用现代手法演绎南沙地标。以“被动优先,主动为辅”为绿色建筑设计原则,创建绿色低碳建筑技术体系,永久会址将打造成为低碳建筑示范工程项目。


02


项目首层大堂内,结合天窗透光区域进行绿化造景,东西入口门廊采用大面积玻璃幕墙,使室外自然园林景观渗透入室内。从生态文明建设角度出发,大湾区科学论坛永久会址以性能为本,采用“五感六性”技术体系,提高项目绿色技术的集成性、系统性和实验性,从而提高相关绿建性能和感知效果,空间内声学、照明、湿度、温度、防疫、空气等信息实时掌控,为项目全生命周期的安全运营、节能低碳提供系统有力支撑。


03


在数字交互、信息采集、数据应用、展览会议及场馆运行管理系统方面,利用信息化统一支撑平台及物联网平台进行智能化超融合联动,全方位为与会嘉宾提供贴心、精准、及时的服务。




【End】



出品|明珠湾管理局

图片|明珠湾管理局、刘伟

作者|林丹贤、赵子萱

编辑|赵子萱

编审|林丹贤


本文内容由明珠湾管理局出品,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欢迎投稿!邮箱:ns_zhsw@mzwglj.cn


更多精彩,点击下图👇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广州南沙明珠湾管理局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